浠水房产网
您当前位置:浠水房产网>浠水楼市>浠水资讯

网友返乡笔记建议要站在全局引发热议

2015年03月03日 15:02     小编:     |0     点击:1651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过年回家,成为不少人近距离观察故乡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那些从大城市千里迢迢回到乡村的人们而言,春节返乡向来多感慨。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引爆网络,其中强调了“知识的无力感”。有网友认为,对于故乡,这篇文章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随后,不少博士、研究生等也发表了自己的返乡笔记,加入到这场互联网隔空讨论中。大多数网友认为,农村现状都无法用几句话、几篇文章来概括,对某个山村的认知、评判更不能代表全国所有农村,总体来看,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强大,“只要你阳光,农村就不凋敝”。

  博士生返乡笔记:

  大学生因不能衣锦还乡而情怯

  “返乡的交通不再那么拥挤,故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有失落;相比春节,丧葬是村民共同体呈现力量的难得时刻;青年打工者的婚姻受到物质的压迫;知识在乡村显得无力。”这是王磊光文章中的几个观点,2月21日,有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该文章。

  在他看来,高铁、动车等新兴交通工具,极大便利了人们返乡,打工者们从此不再受挤硬座、站车厢之苦。但他回乡后的感受让人失望:“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馈赠礼物,交流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妻子、房子、车子是乡村的“春节三部曲”,县城里的房子、打工开回老家的车子,成了“混得好”、“有身份”的证明。

  王磊光说,不少农村“80后”大学毕业生的童年小伙伴如今都衣锦还乡,大学生却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没有人信任他们的知识。他现身说法:“对于我这样漂在外的农村大学生,回家过年既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也是一件情怯的事情。”

  这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广泛传播,阅读量迅速成为“100000+”,并引来一些网友共鸣。

  2月25日,又一篇《女研究生春节回乡记》现身网络,标题直接点出她的迷惘:《中学老师抛来一句“现在我都不和学生说读书有用了”》。家乡越来越富,春节成了乡民们的“赛富”节,婚丧嫁娶礼金特别重,为的是“体面”。老师“现在都不和学生说读书有用了”,依据是以前被他说过不读书没有出息的学生,现在家乡致富、生活顺风顺水。

  外出知识分子与故乡人在“知识有没有力量”问题上的分歧,在上述博士、研究生的文章中都有提及。有网友评论说,能深刻感受到文中弥漫的迷惘。

  王磊光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文是他2月1日参加一个论坛的演讲稿,初衷是希望城市人了解乡村现状,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媒体事件,自己“从未说过读书无用,只是强调知识的无力感”。

  网友反驳“知识无力”:

  只有全面扎实调研才有发言权

  读书有没有用?

  2月23日,《又一篇博士生返乡笔记:从一而终的稳定生活更可怕》在网上发布,文章作者、来自乡村的文科博士生网友“古鱼”对“近年情更怯”的现象表示不认同。在他看来,读大学的观念应改一改:“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读书不会无用,因为知识是有用的,读过大学的人相对而言会有更高的成长空间,以后贡献越大,拿钱也就越多,而不是一毕业就能兑现很多钱或一毕业就获得‘人上人’的身份优越感。”

  同为文科博士,“古鱼”自我剖析:文人对逝去的东西容易有一种感伤和怀旧,但实际上,有些美好田园生活的幻想,可能是记忆的自我美化功能造成的错觉。

  2月25日,站在更多角度思考的文章开始在网上出现,分析“博士返乡手记到底哪里错了”。不少文章指出,迷茫是目前不少人精神生活的普遍特征,博士对乡村感到迷茫,归根到底是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迷茫。

  新华网文章指出,博士手记中的“部分农村的破败”,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很大关系——城市化浪潮不可阻挡,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子弟大学毕业后定居城市,这是他们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应积极看待。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学历还是阅历,不管是知识还是实践,只要肯学苦干,都有机会成功,人人都有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很多人用阅历、磨难弥补了知识的不足。“失落也有巨大的奋起,不能就农村而谈农村,而应站在全局、全国甚至全球看农村,历史、全面、辩证地看农村。”“对农村的未来,我们不应该迷茫,要一起直面问题,共同努力解决。只要你阳光,农村就不会凋敝。人人如此,未来必将明晰而灿烂。”

  一名“90后”网友谈自己的返乡感触:机械化大生产解放劳动力,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完成收播任务就一刻也不耽搁地返城务工,农民回乡收种成了“候鸟”。而无论有没有知识,知识总是要转化成世事洞明和人情才干,才能获得价值。

  广州大学副研究员、人文地理学博士姚华松今年回乡过年后也写了一篇笔记,发表于南方网南方论坛等处。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落笔前,他走访了老家、湖北省浠水县某村的18户人家,从村里人的角度出发,描述他们的打工、生活体验,形成大量对比数据。

  姚华松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以博士视角还是农民视角,农村现状都无法用几句话、几篇文章来概括,对某个山村的认知、评判更不能代表全国所有农村。“我们能做的就是客观描述。从我和身边人的经历看,知识不是无力的,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张。”(转人民网)

蕲春购房者俱乐部QQ群蕲春看房团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