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房产网
您当前位置:浠水房产网>浠水楼市>浠水资讯

脱贫攻坚在路上 | 让贫困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2020年10月27日 15:04     小编:吴捷          点击:2194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秀美浠水”微信公众号开设“脱贫攻坚在路上”专栏,集中报道扶贫领域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亮点经验。这一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就业扶贫。

编 前让贫困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浠水县多点发力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现在就在家门口做事,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真的是太好了。”在浠水县丁司垱镇龙潭冲村足驰鞋厂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王俊笑着说道。

近年来,浠水县人社部门积极优化就业服务,畅通招聘渠道为贫困户“找饭碗”,政策激励,建设“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造饭碗”,为特困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送饭碗”,让贫困人员掌握一技之长“稳饭碗”。通过四项措施,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取得了成效。

优化服务“找饭碗”

“今天赶上了第一批车回上海上班,真的太好了!非常感谢政府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浠水县兰溪镇贫困户景三容高兴地说。3月16日上午,浠水县首批300名省外务工人员分乘11辆大巴车,“点对点”前往上海、东莞、佛山等地返岗复工。其中有22名贫困户。

3月21日8点45分,浠水首趟直达点对点专列顺利抵达深圳西站。深圳浠水商会的工作人员早已拉开横幅,等候在出站口,迎接浠水返深务工人员的到来。兰溪镇虎坳村贫困户李萌、李程姐弟激动得热泪盈眶。同行的14名贫困户高兴地说,我们的岗位保住了。

5月12日,2020年浠水县“春暖大别山‘就’在大武汉”现场招聘会在浠水县体育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招聘会旨在为贫困劳动力搭建用工服务平台,促进就业。5月16日,24名贫困户专车送往山东就业。

5月24日,浠水县人社局组织19家企业在绿杨乡政府广场前,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963个就业岗位。参加招聘会的贫困户252人,有近三成求职人员达成就业意向。

当日,绿杨乡望江村贫困人员张胜财,在绿杨人社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应聘保安岗位,当场办理了入职手续。洛曼劳士、风和日丽、万泰置业、宏大玻璃等县内企业纷纷向贫困户敞开大门,优先录用贫困人员上岗。

多年来,浠水县把“春风行动”同精准扶贫优惠就业政策结合起来,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县政府整合5亿元项目资金,1.2亿元贷款贴息资金,用于支持精准扶贫户就业。对吸纳务工人员并达到一定要求的工业、商业和农业市场主体,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的综合贴息补贴,对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就业的基地,按年均不少于2万元的标准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大大调动了各市场主体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积极性。

同时,浠水县就业局采取“技能+创业”培训模式,依托各类创业基地,落实培训补贴和贷款政策,扶持一批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让贫困人员实现创业脱贫、技能脱贫。

政策激励“造饭碗”

6月17日上午,在浠水县洗马镇熊山村三兄弟鞋厂的车间里,16名工人正坐在各自的工作台前,忙碌而有序地加工着各式休闲运动鞋。在这里务工的贫困户吴念念高兴地说,“进厂前,我完全没有收入。现在每月有2500多元的工资,不仅够自己花销,还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受疫情影响,小吴的儿子没有上学,婆婆身体不好,孩子没有人带,在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对她十分重要。

村支部书记袁进中介绍说,熊山村是洗马镇重点贫困村,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全村616人,34个贫困户,有60多人在外务工。今年受疫情影响,有30多名在石狮鞋厂打工的村民滞留在家,没有了收入来源。

几年来,浠水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结合“能人回乡”,积极支持创业者发展新型市场主体,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带动贫困人员稳定增收脱贫。

目前,全县参与产业扶贫的农业产业市场主体共有393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有27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有51家,帮扶贫困户20户以上的有108家、帮扶50户以上的有18家。农业产业市场主体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共帮扶贫困户7659户。

浠水县借助“能人下乡”的东风,加大创业扶贫的宣传力度,扶持一批能人产业扶贫项目,组织优秀项目参加创业大赛,给予资金支持。该县以瓜蒌、油用牡丹、巴河莲藕、葛根、小龙虾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发展优势农业,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

浠水县紧盯就业增收这一核心,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扶贫车间,探索出厂房式、居家式、易地搬迁式等模式。在浠水县创业指导中心的扶持下,散花镇天井湖村利用废弃学校和鸡栏建设扶贫车间,将贫困人员吸纳在合作社做工,产品通过电商顺利进入市场,年销售收入达350万元。清泉镇闫河村大力发展藤编扶贫车间,实行按件计薪,人均每天工资70多元。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各类扶贫车间58个,吸纳贫困人员799人,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

公益性岗位“送饭碗”

王锦涛,团陂镇华桂山村9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里,只要提起王锦涛的名字,村民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一个残疾人,靠一只手撑起整个家,把两个孩子都扛上了大学,实在难得啊!”

中年的王锦涛,家庭困难,妻子李淑文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疾病,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两个孩子上学也需要开销。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身高不到1米6,体重不到100斤,这就是王锦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面对挫折和困难,他没有屈服,在人社驻村扶贫队员的帮助下,安排他做在村里做保洁员。

“每天早上我就早早起来开始打扫卫生,基本几小时就可以把我负责的卫生搞好。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啊,有每个月的保洁员工资,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王锦涛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非常珍惜保洁员的工作岗位,工作认真负责,既美化了村内环境,也为自己带来了稳定收入。

2020年,县人社局为解决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无业可扶的贫困户就业安置问题,面向全县开发农村贫困人员公益岗位6630个,开发的岗位主要从事护林护渠、环境整治、保洁绿化、养路护路、文化管理、光伏电站看护等公共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有效化解贫困人口返贫风险,切实解决“三农”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用于对各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经镇村两级申报审核,县级复核后,每月将岗位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方式直达贫困户。

 技能就业“稳饭碗”

“‘以工代训’这项政策对企业来说真是太好了!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我们厂的用人成本和培训成本。”该厂负责人叶瑞兰说。“以工代训”政策的落实,帮助厂里申领近20万元的补贴,不仅让职工一边工作一边进行技能培训,还极大地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因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浠水县常常美鞋面加工厂积压了大量订单。为使培训生产两不误,浠水县人社局对新招员工实施“以工代训”项目,首批参训的新员工共 66人。其中有6名贫困户。新员工们一边工作,一边参与培训,车间的老师傅们耐心地指导新员工掌握新技能。

为切实提高贫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创业就业能力,增强自身价值,激活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县就业局职校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已开办培训班11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700人。

几年来,技能培训紧紧围绕贫困户“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目标,从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户中选取年龄60周岁以下的贫困人口作为培训对象,培训从传统养殖模式的“穷养鸡,富养猪”讲到现代养殖技术及规模发展,让学员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从家庭走出去,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县人社局以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契机,拓宽就业创业路,增强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能力。

来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县劳动就业局,秀美浠水,浠水房产网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18672928041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