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古代以“间”来表示一栋房屋的大小,以“院”来描述一座住宅的规模,所以介绍某座住宅时通常要从“几院几间”说起。可见,“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住宅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今生活在寸土必争的城市中人看来,“院落”显得即遥远又亲切。在我们的印象里,“院落”貌似有着很久远的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合院的前世今生吧!
合院历史
殷商
最早的合院形态出现在殷商的宫室遗址中,可以说有建筑之时即有合院。
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汉代
汉代,四合院建筑又有了更新的发展,此时建筑已经开始融入风水学说的理念,四合院的建造从选址到建筑布局,讲究阴阳五行平衡,“上接天灵,中通人和,下接地气”的风水格局。
北宋
北宋《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京城汴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合院住宅。当时的典型合院为“工”字形平面——前堂后室之间以廊子相连,这种平面到元代仍旧出现过。
南宋
南宋初年画作《胡笳十八拍》,反映了当时的合院住宅风貌。明清以后合院住宅留存至今较多,并在不同的地区体现出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格。
元代
元代建都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元史•世祖本纪》记载:“昭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高及居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听民作室”。即元朝的贵族、官僚因需家族扎根至北京,一座座院落拔地而起,也正是此时起,四合院正式成为我国北方民居的主流建筑形式。
明代
而当历史的车轮前进至明王朝建立后,得益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制砖技术的空前发达,进一步促进了建筑业和四合院的发展。为维护封建秩序,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从制度、规模、色彩各方面均作了严格规定。至此,四合院所存在的意义,不再仅仅只是作为居住使用,更是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清代
至清王朝权贵阶层定居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而对居住建筑的四合院也全面地继承了下来。
明清以后合院住宅留存至今较多,并在不同的地区体现出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格。除了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之外,东北、山西、宁夏等北方地区都有大同小异的四合院出现,南方的合院形式更为丰富,包括江浙地区的“四水归堂”、徽州地区的“徽派民居”、云南地区的“一颗印”等等。
△ 江浙地区的“四水归堂”
△ 徽州地区的“徽派民居”
、
△ 云南地区的“一颗印”
事实上,不但中国古代住宅以合院的形式为主,外国古代也有很多住宅同样采用院落形式。古罗马人住宅不但围合成院落,还在院子中开辟水池和喷泉、绿地植栽,从古罗马遗迹哈德良离宫中可看出当时的院落形态;古代伊斯兰住宅在庭院四周用柱廊围合,院子里常常挖出水渠,最著名的建筑是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上层社会的府邸几乎都采用合院形式,以 2-4层高的房屋围成封闭的庭院,典型代表作是美第奇家族府邸。
△ 哈德良离宫
△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 美第奇家族府邸
合院解析
试分析古代中外不约而同地选择合院作为住宅形式的原因,首要一点是出于防御需要。但随着庭院的防御性功能退去后,我们的祖先习惯了这种宁静,以及其提供“户外生活”的特长,于是合院保留下来。
从居住舒适性上,合院中的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夏天遮阴、纳凉,冬天又可以采光、保暖、抵御风沙。既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通过自然的风压通风,以保证健康清新的空气质量。此外,庭院还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更可以引入各种植物,形成湿润而充满绿意的小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生活。
如将一块方形用地划分成 10x10=100格,同样的建筑面积,合院式布局有完整的庭院空间,而其他布局的四周空地均为消极空间,无法使用。由此可见,在土地利用的经济性方面,合院住宅是最合理的。
电话:0713-4890888
地址:黄冈市浠水县彩虹大道姑嫂山南麓(姑嫂山城市公园旁)